个体经营所得如何计算?
我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店,属于个体经营。到了申报纳税的时候,我不太清楚个体经营所得该怎么计算。也不知道计算的时候有哪些收入要算进去,哪些成本可以扣除。希望能了解个体经营所得计算的具体方法和规则。
展开


个体经营所得的计算涉及到一系列相关概念和规定。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个体经营所得。个体经营所得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等。 计算个体经营所得,需要先确定收入总额。收入总额就是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 然后要确定成本、费用、损失等扣除项目。成本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损失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后,再对照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就可以计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例如,某个体工商户全年收入总额为50万元,成本、费用及损失共计30万元,那么其应纳税所得额就是50 - 30 = 20万元。之后根据对应的税率表计算纳税金额。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