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税负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综合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总额与同期实现的应税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综合税负率的计算方式: 首先,确定计算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等,一般来说,按年度计算更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税负情况。 然后,计算实际缴纳的税费总额。这里的税费包括企业缴纳的所有税款,像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税等。这些税费的缴纳金额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申报表或者银行缴税记录中获取。例如,企业在某一年度缴纳增值税10万元,企业所得税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万元,教育费附加0.5万元,印花税0.1万元,那么该企业这一年度实际缴纳的税费总额就是10 + 5 + 1 + 0.5 + 0.1 = 16.6万元。 接下来,确定应税收入总额。应税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应该缴纳税款的收入总额。不同行业的应税收入计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它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比如企业这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20万元,那么应税收入总额就是100 + 20 = 120万元。 最后,计算综合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综合税负率 = 实际缴纳的税费总额÷应税收入总额×100%。将前面计算出的税费总额16.6万元和应税收入总额120万元代入公式,得到综合税负率 = 16.6÷120×100% ≈ 13.83%。 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综合税负率计算的统一法律条文,但企业缴纳各项税费的计算依据和征收管理等都有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增值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确保了企业在计算和缴纳税费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