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该如何统计出来?


统计租赁合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计算,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首先是合同基本信息的统计。合同基本信息统计就是把租赁合同里的关键信息整理出来。这就像给每个合同建立一个档案,方便我们后续查看和分析。这里面包括合同当事人,也就是签订合同的双方是谁;租赁物,就是租的是什么东西,比如房子、车子等;租赁期限,从什么时候开始租,到什么时候结束;租金标准,每个月或者每年要交多少租金。这些信息一般在合同的开头或者前面几页就能找到。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所以这些基本信息是租赁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统计的基础。其次是租金统计。租金统计就是算清楚在整个租赁期间,一共要收或者要付多少租金。如果租金是固定的,那就用租金标准乘以租赁期限就能得到总租金。但要是租金有变动,比如每年递增一定比例,那就需要分段计算,再把每段的租金加起来。另外,还要注意租金的支付方式,是按月付、按季付还是按年付,这会影响到现金流的统计。比如,有的租户是年初就把一年的租金都付了,有的是每个月月底付当月租金,这在统计的时候都要区分开来。再者是租赁物使用情况统计。租赁物使用情况统计就是看看租赁物在租赁期间有没有被好好使用。要记录租赁物的实际使用用途是否和合同约定一致,有没有出现损坏或者需要维修的情况。如果租赁物出现损坏,按照《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一条规定,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所以统计租赁物使用情况很重要,它关系到双方的责任和权益。最后是合同履行情况统计。合同履行情况统计就是看看双方有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办事。比如,承租人有没有按时交租金,有没有在合同到期后按时归还租赁物;出租人有没有按照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租赁物,有没有及时对租赁物进行维修等。如果有一方没有履行合同义务,就可能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统计合同履行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统计租赁合同需要全面、细致地对合同的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