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居民信息监视居住结束后该如何处理?
我之前因为购买居民信息被监视居住了,现在这段时间已经结束。我心里特别不踏实,不知道后续会怎么安排。想了解一下,这种情况下接下来具体会怎么处理呀?是直接就没事了,还是有其他后续程序呢?
展开


购买居民信息监视居住结束后,首先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并且应当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具体的处理流程方面,通常由办案机关作出解除或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具体程序一般是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然后由检察长或公安局长决定,之后通知办案机关,并将解除决定书送达给被监视居住的嫌疑人。 需要注意的是,监视居住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终结。购买居民信息这种行为,如果情节严重,会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量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有着明确的立案标准,比如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等多种情形。所以即使监视居住结束了,案件仍有可能继续推进,最终要依据具体的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来确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相关概念: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