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侵吞公司财产该怎么处理?


当公司员工侵吞公司财产时,这是一种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处理方式及法律依据。 首先,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常见的罪名是职务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所说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的是员工利用自己在公司中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例如,公司的财务人员利用自己掌管财务印章和资金的便利,私自将公司资金转到自己账户;仓库管理人员利用管理仓库货物的便利,将公司货物偷偷拿出去变卖等。 如果发现员工侵吞公司财产,公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第一步,收集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证据是认定员工是否存在侵吞财产行为以及行为严重程度的依据。证据可以包括财务账目、交易记录、合同、证人证言等。比如,通过查看公司的银行流水,发现有异常的资金转出;或者有其他员工看到该员工有不正当的行为并愿意作证等。 第二步,内部调查。在收集到初步证据后,公司可以先进行内部调查,了解事情的详细情况。可以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与涉事员工进行谈话,要求其解释相关行为。但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步,如果经过内部调查,确认员工存在侵吞公司财产的行为,且数额达到了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公司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公司提供的证据和线索进行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公司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四步,如果员工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仍然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员工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公司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公司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处理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