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用地者该如何处理?


在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对于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用地的行为,法律有明确的处理规定。 首先,我们来明确非法用地行为的概念。未经批准非法用地,指的是没有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擅自使用土地的行为;而骗取批准非法用地,则是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等欺骗手段,获得土地使用批准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对于罚款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进一步规定,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如果非法用地的行为情节严重,还可能会涉及到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里的“数量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就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此外,对于非法用地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些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具体的处分方式会根据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总之,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用地是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的行为,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该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规,依法使用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