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公司被起诉该如何应对?


空壳公司,简单来说,就是仅有注册登记,但没有实际经营活动或者资产的公司 。在中国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空壳公司”常指在注册时通过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致使公司成立后无任何资产或者注册资本不足的公司。 空壳公司被起诉后,可能面临多种后果。在刑事责任方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如果存在犯罪行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或拘役。民事责任上,空壳公司可能会被判决支付受害方的损失,这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行政处罚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空壳公司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税务追缴上,税务机关可以追缴空壳公司逃缴的税款,并且还会处以罚款。而且,公司声誉也会严重受损,后续难以与其他企业建立正常业务关系。 当面临起诉时,有以下处理方法。首先,要积极应诉,聘请专业律师,律师能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分析案件情况,收集对公司有利的证据,在法庭上为公司争取减轻或免除处罚。其次,如果公司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可以主动向有关部门自首,根据法律规定,主动自首的可以争取宽大处理。再者,要全力配合司法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机关的调查,如实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然后,如果有能力,主动向受害方赔偿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民事责任。最后,要接受处罚,服从法院判决或行政机关的处罚,对抗或逃避处罚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如果股东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这意味着即使是空壳公司,相关责任主体也不能随意逃避责任。刑法第199条规定,对成立空壳公司用于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对利用空壳公司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 总之,空壳公司被起诉后,需要冷静应对,依法依规处理,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