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诈骗罪中如何认定逃逸行为?

我被人骗了一笔钱,后来发现骗子跑了。我想知道在诈骗罪里,怎么去认定这个骗子的逃逸行为呢?这种逃逸行为对后续的定罪量刑有什么影响?我希望能弄清楚这些,好让骗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展开 view-more
  • #诈骗罪
  • #逃逸认定
  • #诈骗量刑
  • #法律认定
  • #诈骗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逃逸行为本身并非独立罪名,在诈骗罪情境下,讨论的是诈骗实施后嫌疑人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认定及影响。 首先,要明确诈骗罪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有人通过欺骗手段让别人把钱交给他,这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而关于诈骗罪中逃逸行为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表现。主观上,行为人要有逃避法律制裁的故意。比如,诈骗分子在骗取财物后,为了不被抓到,故意切断与被害人、司法机关的联系,躲藏起来,这就体现了逃避法律制裁的故意。客观行为方面,可能表现为逃离作案现场、变更联系方式、隐匿行踪等。例如,诈骗得手后立刻离开本地,去外地躲藏;或者换手机号码,让别人找不到他。 逃逸行为在诈骗罪的量刑中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诈骗后逃逸,反映出其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也相对增加。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将逃逸情节作为从重处罚的考量因素之一。也就是说,相比没有逃逸的诈骗分子,逃逸的诈骗分子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此外,如果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难以追回损失,司法机关在认定损失数额和犯罪情节严重程度时,也会对逃逸行为予以考虑。比如,因为犯罪嫌疑人逃逸,被害人的财物无法及时返还,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这在量刑时也会有所体现。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