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的财产该如何认定?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房产、存款和其他财物。我和兄弟姐妹都想知道这些财产哪些是可以继承的,哪些不算在继承范围内。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继承的财产是怎么认定的,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呢?
展开


继承的财产认定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下面为您详细讲解。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继承财产的概念。继承财产指的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里强调了“个人”和“合法”两个关键要素。“个人”意味着该财产必须是被继承人拥有所有权的财产,而非与他人共有的部分(除非进行了相应的分割);“合法”则表示财产的来源和取得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这为我们认定继承财产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常见的可以继承的财产类型包括:一是公民的收入,比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二是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是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是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是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是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是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像股权、债权等。 然而,也有一些财产是不能作为继承财产的。例如,与被继承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人身权利,像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还有具有抚恤、救济性质的财产权利,如残疾补助金、救济金等,这些通常是给予特定人的,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此外,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所以土地所有权不能继承,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依法继承。 在实际认定继承财产时,可能会涉及到财产的分割问题。比如夫妻共同财产,在一方死亡时,需要先将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才是被继承人的遗产。同时,如果存在多个继承人,还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和份额进行分配。总之,继承财产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具体的财产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