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的流水如何认定罪行?


非法经营的流水认定罪行不能仅看流水数额哦。首先要明白非法经营罪,就是违反国家规定,进行一些特定的非法经营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了非法经营罪的几种情形: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等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未经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 仅仅有流水的非法经营未必会被判罪。判定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关键要看经营行为是否严重扰乱市场。对于轻微扰乱的经营行为,不应视为非法经营罪。比如,若非主观牟利,像因对法律无知而购买或买卖经营许可证,这种情况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只进行行政处罚就行。 在认定罪行时,流水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但不是唯一标准。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判断:一是经营数额与违法所得数额。个人非法经营金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之间,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至三万元之间;单位非法经营金额在十五万元至三十万元之间,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之间。二是特定商品数量。若涉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个人销售量要达到五百张(盒)以上,单位要在一千五百张(盒)以上 。三是违反行政规定的次数。两年内曾因非法经营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也可作为认定依据。此外,非法经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很重要,像非法从事长途大巴客运经营,严重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行业规范,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就会被重视。 总之,认定非法经营罪的流水罪行是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要全面分析各种因素。 相关概念: 非法经营罪: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特定非法经营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 专营、专卖物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特定主体经营的物品,其他人未经许可不得经营。 经营许可证:企业等主体从事特定经营活动的法定凭证,没有许可证不能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