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诈骗罪中无偿还能力该如何认定?

我朋友因诈骗罪被起诉了,他名下确实没什么财产,感觉没能力偿还诈骗所得的钱。但我不知道在法律上这种情况算不算无偿还能力,想了解一下诈骗罪中无偿还能力是怎么认定的,认定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展开 view-more
  • #诈骗罪
  • #无偿还能力
  • #能力认定
  • #法律认定
  • #司法实践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诈骗罪中,认定犯罪人无偿还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偿还能力。偿还能力指的是犯罪人有足够的资金、资产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按照要求归还诈骗所得的财物。而无偿还能力则意味着犯罪人缺乏这些条件。 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诈骗罪无偿还能力认定的具体条文,但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实践来进行判断。一般而言,认定无偿还能力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考察犯罪人的现有财产状况。这包括犯罪人名下的房产、车辆、存款、投资等。如果犯罪人名下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财产价值远远低于诈骗所得金额,那么可以作为认定无偿还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例如,犯罪人诈骗了100万元,但名下只有一套价值20万元且存在抵押的房产,这种情况下其现有财产显然不足以偿还诈骗款项。 二是分析犯罪人的收入情况。稳定的收入是偿还债务的重要保障。如果犯罪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其收入非常微薄,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那么也可以认定其无偿还能力。比如,犯罪人失业且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依靠低保维持生活,显然无法偿还诈骗所得。 三是考虑犯罪人的负债情况。如果犯罪人除了诈骗所得的债务外,还存在其他大量的债务,且这些债务已经使其陷入经济困境,那么也可以认定其无偿还能力。例如,犯罪人本身已经背负了巨额的房贷、车贷等债务,每月收入扣除债务还款后所剩无几,这种情况下其偿还诈骗所得的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认定无偿还能力并不是简单地由犯罪人自己声称就可以的,而是需要通过合法的调查和证据来证明。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相关的证据和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即使犯罪人被认定为无偿还能力,也不意味着其可以免除偿还责任。一旦其有了偿还能力,仍然需要对诈骗所得进行偿还。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