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该如何处置与继承?
遗产的处置与继承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产的概念。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人去世的时候,他名下合法拥有的房子、车子、存款、股票等财产都属于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在继承开始后,首先要看被继承人有没有留下遗嘱。如果有遗嘱,那么就按照遗嘱的内容来处置遗产。遗嘱是被继承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比如,被继承人在遗嘱中写明将自己的房子留给儿子,那么儿子就可以按照遗嘱继承该房子。《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如果没有遗嘱,那就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的一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中有明确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 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里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在分配遗产时,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对于遗产的处置,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及遗嘱执行人。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如果多个继承人对遗产的分配有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遗产的处置与继承是一个严谨的法律过程,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确保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在存在购房合同纠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签订相关合同呢?
网络贷款拖欠2万且超过3天,是否真的会被起诉呢?
探视时能否带孩子过夜?
劳务派遣用工单位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养鸡包回收合同感觉被骗了该怎么起诉?
虚拟债务属于违法行为吗
泄露公司机密会被罚款多少?
离婚是否要到户籍地办理?
购买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手术没做好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房产有 遗嘱是否需要子女签字?
婚前协议约定净身出户是否有效?
离婚协议可以手写吗?
碰血管大出血是否算医疗事故?
社保卡激活金融功能是否有时效?
一个人发生交通事故后一直不出院该怎么办?
卫健局是否可以管医疗事故?
上门讨债是否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负债率高是否会影响股权质押?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