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引发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在交通事故中,超速引发事故的责任划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基本概念。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具体如下:(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当超速引发事故时,如果是一方超速,另一方没有任何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那么超速方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例如,A车超速行驶,在正常行驶的车道上追尾了前方正常行驶的B车,这种情况下A车的超速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A车一般要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比如超速方与另一方都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就需要根据各自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划分责任。例如,A车超速,B车在没有打转向灯的情况下突然变道,导致两车相撞。此时,就需要交警综合判断双方行为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大小。如果A车超速对事故发生的作用较大,那么A车可能承担主要责任;如果B车突然变道的过错更严重,B车可能承担主要责任;如果双方过错程度相当,则可能承担同等责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超速方虽然超速,但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其他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的,那么责任划分就会更加复杂。例如,道路上突然出现一个障碍物,超速车辆为了躲避障碍物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此时就需要考虑障碍物出现的原因等因素来综合判断责任。总之,超速引发事故的责任划分要依据具体的事故情况,由交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