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该如何立案起诉?


如果遇到借钱不还的情况,想要立案起诉,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起诉阶段,作为原告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管辖权一般是根据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来确定。简单说,被告住在哪,或者借款行为发生在哪的法院可能就有管辖权 。起诉状得写清楚原告和被告的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还要明确诉讼请求,就是希望法院怎么判,比如让对方还钱,还多少,是否要支付利息等;并且要说明事实和理由,也就是什么时候借的钱,怎么借的,为什么现在要求对方还钱等情况。证据材料也很关键,像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能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 接着是立案环节,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符合起诉条件是指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然后是庭审阶段,法院安排好庭审时间后,会通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和地点。在庭审中,原告要提供之前准备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求和借款事实,被告也可以进行答辩,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就是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协商解决纠纷,看能不能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还款方案等。 要是调解不成,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最后,如果判决生效后,被判决人应当履行判决。要是被判决人不履行判决,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让法院强制对方还钱。 另外,起诉前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过了这个时间,对方以诉讼时效抗辩,可能会影响你的权益。 起诉需要准备的证据包括: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借据、欠条或借贷合同等书面证据;有担保人的,要提供担保人相关信息;有抵押物的,要提供抵押物证明材料;还要提供债务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义务的证明材料和在诉讼时效期间主张权利的证明材料等。 相关概念: 管辖权:就是确定哪个法院有权受理这个案件。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导致义务人获得抗辩权,可能使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法院支持的一种法律制度。 强制执行: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