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了民事案件后怎么以诈骗立案?


在法院已经作出民事判决后,若想以诈骗为由进行刑事立案,需要了解以下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诈骗罪的概念。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有人通过欺骗手段让你交出财物,并且不想归还,这就可能构成诈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接下来,说说立案的流程。当你认为存在诈骗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要向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根据你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就会予以立案;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不予立案,并会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你。如果你对不立案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关于报案时需要准备的材料,要尽可能详细地准备能够证明诈骗事实存在的证据。比如,与案件相关的合同、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这些材料能帮助公安机关更好地了解情况。另外,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判决和刑事立案并不一定相互排斥。民事案件主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纠纷,而刑事案件是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即使之前案件按民事处理了,若发现有诈骗等犯罪行为,仍然可以通过刑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对于已经经过民事审判的案件,会更加谨慎地审查是否符合刑事立案的标准。所以,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