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该如何立案?
在法律中,拒不执行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拒不执行的立案相关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确拒不执行行为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那么,什么样的情形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呢?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包括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等情形。
接下来谈谈立案的主体和流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般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通常是由权利人也就是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出控告,如果法院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将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接到移送案件后,会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就会立案侦查。
在申请立案时,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比如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等,这是证明有执行依据的关键材料;还有能够证明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的证据,像银行账户信息、房产信息、车辆信息等,以证明其具备执行判决、裁定的条件;另外,证明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的相关证据,例如其转移财产的记录、拒绝配合执行的相关记录等也非常重要。
总之,当遇到拒不执行的情况时,权利人要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去推动立案工作。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在山西犯诈骗罪具体要坐几年牢呢?
夫妻离婚扶养费是如何判定的?
婚内财产协议没公证有效吗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是否包括增值税?
机动车行驶证载明的所有权人意味着什么?
宅基地确权后征地是否有土地赔偿?
消防辅警能够转成警察吗?
五一期间能考驾驶证吗?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属于什么性质?
刑事拘留中途是否会放人?
收到汇算清缴退回的税款该如何做账?
司法部和司法机关有什么区别?
拍毕业照收费高是否能投诉商家?
偷越国境罪的三次是如何计算的?
医保缴费明细和总数不一样怎么办?
公证遗嘱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2号对上市公司发行有什么规定?
二审审理中是否可以撤回上诉?
彭武海诉永顺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涉及哪些法律要点?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