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撞后该怎么处理?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撞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涉及责任认定和赔偿等方面,具体如下: **责任认定**: 首先要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双方的过错情况。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那么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是基于机动车在道路上相对处于更优势的地位,且其行驶速度、质量等因素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影响更大。例如,在一个十字路口,机动车闯红灯撞上正常行驶的非机动车,此时机动车应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存在过失行为,比如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等,那么可以根据其过失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例如,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逆行与机动车发生碰撞,非机动车驾驶人存在过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可相应减轻。 若机动车一方并无任何过失行为,那么它只需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比如机动车正常行驶,非机动车突然从路边冲出来导致碰撞,且机动车采取了必要的避让措施,此时机动车无过错,但仍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于非机动车辆驾驶员或者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辆所导致的,那么机动车辆一方将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例如,行人因自杀等故意行为冲向机动车造成碰撞事故,机动车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流程**: 当发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后,首先应当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交强险是机动车必须购买的保险,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遭受损失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赔偿。例如,交通事故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受伤,医疗费用为5万元,交强险的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8万元,那么保险公司会先在这个限额内赔偿1.8万元。 对于交强险赔偿后仍有不足的部分,则按照上述责任认定的规定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例如,上述案例中医疗费用超出交强险限额的3.2万元,就需要根据双方的责任比例来分担赔偿。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