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认定放火罪?

我最近遇到一个涉及放火行为的案例,不太清楚怎样才算构成放火罪。比如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放火烧了别人财物,但不确定是否达到放火罪的标准,想具体了解下认定放火罪的详细条件和相关要点。
展开 view-more
  • #放火罪认定
  • #公共安全
  • #犯罪主体
  • #犯罪主观
  • #犯罪客观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要认定放火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客体要件**:放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里的“不特定多数人”,意味着犯罪行为可能危害到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数量众多的人。例如,在居民区放火,可能会危及到该区域内所有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侵犯的对象主要是公私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物。 **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行为的方式既可以是作为,比如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仓库管理员发现仓库内电线短路冒烟,有引发火灾的危险,但他却故意不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导致火灾发生,这种情况就属于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放火行为。 **主体要件**: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也就是说,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放火罪的主体。刑事责任年龄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因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就是直接故意,例如行为人为了报复社会,故意放火烧毁整栋大楼,就是积极追求危害公共安全结果的发生;“放任”则是间接故意,比如行为人为了烧毁自己的房屋而不顾可能会殃及邻居房屋的风险,最终导致邻居房屋也被烧毁,这种对危害公共安全结果持放任态度的,也构成放火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