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怎样才算非法获取他人信息?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有点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我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算是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呢?比如偷偷复制别人手机里的联系人名单,或者在网上购买他人的身份信息,这些算吗?我希望了解一下具体的判定标准。
展开 view-more
  • #信息获取
  • #非法行为
  • #个人信息
  • #信息保护
  • #法律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至关重要。非法获取他人信息是指通过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如何认定非法获取他人信息。 首先,非法获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可能出于各种目的,如诈骗、骚扰等去获取他人信息;单位若违反规定获取信息,同样构成违法行为。 其次,关于非法获取的手段。常见的非法手段有窃取,这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方式,比如通过偷偷登录他人账号、破解密码等方式获取信息。例如,黑客通过技术手段入侵他人电子邮箱,获取其中存储的个人信息,就属于窃取行为。 还有骗取,即通过欺骗的方式让他人主动提供信息。比如,骗子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以核实信息为由,骗取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另外,购买也是常见的非法手段之一。有些人会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他人的信息,比如从网上的一些非法交易平台购买他人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条也规定,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处理者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记录;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采取删除等必要措施。这从民事层面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依据,若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权利人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通常会考虑获取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重要程度、获取信息的目的和用途等因素。例如,获取大量涉及他人隐私、财产安全的信息,或者将获取的信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都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综上所述,判断是否属于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关键在于获取手段是否合法、是否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非法获取他人信息的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