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诈骗是怎么判的?
我遇到了有人进行虚假宣传诈骗的情况,对方夸大产品功效来骗钱。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虚假宣传诈骗的行为会怎么判刑,判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希望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
展开


虚假宣传和诈骗是两种不同但又可能存在关联的违法行为,下面为您分别介绍它们的判定和处罚情况。 首先来说虚假宣传,它主要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如果虚假宣传的是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在实践中,如果行为人以虚假宣传为手段实施诈骗行为,达到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就会按照诈骗罪来定罪处罚;若未达到诈骗罪的标准,但符合虚假宣传的构成要件,则按照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