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双方都有家暴怎么判?


在离婚诉讼中,如果双方都存在家庭暴力行为,法院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慎判定。首先,法院会深入调查双方家庭暴力行为的证据是否充足,像医疗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都在考量范围内。比如有受伤去医院的诊断书、受伤时的照片等都可以作为证据。 法院还会重点关注家庭暴力行为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双方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和家庭辅导。比如如果一方坚决不愿意接受辅导,可能会对判决产生一定影响。 从可能的判决结果来看: 一是刑事责任方面,要是任何一方或双方的家暴行为达到犯罪标准,比如构成故意伤害罪,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像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罚都有可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 。 二是行政处罚,即便行为没构成犯罪,但只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警方有权对实施暴行的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行政制裁。 三是民事责任,遭受暴力侵害的一方有权要求加害方赔偿因医疗支出、误工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等产生的费用。 四是离婚判决上,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会把家庭暴力作为考量因素,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并且在财产分配、子女抚育监护等问题上,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可能会倾向于相对无过错或过错较小的一方。 五是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有权向实施暴力行为的责任人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限制其接近或接触受害人。 相关概念: 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为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而作出的民事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