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抢劫判十年是如何判定的?


首先要明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在抢劫罪的量刑方面,《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等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未成年人抢劫,如果已满14周岁,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不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未成年抢劫被判处十年,很可能是存在一些加重处罚的情节。比如入户抢劫,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实施抢劫,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住宅安宁权和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危害性较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公共交通工具是不特定多数人乘坐的,在上面抢劫会造成较大的社会恐慌;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涉及大量资金和社会经济秩序,影响重大;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抢劫致人重伤、死亡,这种对人身造成严重伤害的后果,也是加重处罚的因素;冒充军警人员抢劫,严重损害军警形象和公信力;持枪抢劫,枪支的使用极大增加了暴力程度和危险性;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这些物资有着特殊用途,抢劫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不仅仅是看抢劫行为本身,还会结合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作案手法、犯罪动机、是否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等。例如,未成年人虽然有抢劫行为,但如果是初犯,平时表现良好,在犯罪后有深刻的悔悟表现,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那在量刑上可能会相对从轻。但如果存在上述加重情节,就有可能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相关概念: 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 多次抢劫:指抢劫三次以上。 抢劫数额巨大:参照各地关于盗窃罪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是指抢劫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结果。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是指通过着装、出示假证件或者口头宣称等方式,假冒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等实施抢劫行为。 持枪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的行为。这里的枪支应是真枪,不包括仿真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