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两种不同的雇佣形式,判定它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一方必定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则是劳动者。用人单位一般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就明确了劳动关系主体的范围。
其次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隶属关系。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劳动者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和监督。例如,劳动者要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上下班,听从单位的工作安排等。而在劳务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提供劳务的一方只需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即可,不需要遵守对方的内部规章制度。
再者是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通常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量等定期支付工资,工资支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律性。而且工资待遇一般会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比如要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而劳务关系中,劳务报 酬的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可能是一次性支付,也可能是按照工作进度分期支付,具体支付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另外,从国家干预程度来看。劳动关系受到国家更多的干预和保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例如,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而劳务关系主要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权利义务,国家干预相对较少。
最后,从风险承担方面。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等风险,一般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而在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损害的,通常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分担责任。如果是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通过综合考虑以上这些方面,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公司欠钱和法人代表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欠钱的人死了钱还能要回来吗
雇佣关系能构成工伤吗
现在异地协议离婚好不好?
女方起诉离婚且出轨了法院会怎么判?
交通事故后该如何处理结案?
被判拘役缓刑案底能否撤销?
结婚后老婆是外地户口且她那边有房子,会有什么法律影响吗?
检察院让派出所补充材料对受害者是否有效?
合伙人退股如何退还本金?
制造企业应计 入相关资产成本的税费是什么?
在校生买了社保还算应届生吗?
永久退出耕地一次补偿多少钱?
拍结婚证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现场交通事故赔偿诉讼需要哪些材料?
民事再审听证后多久裁定立案?
外商投资企业的破产清算程序是怎样的?
决水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忠诚协议公证后是否有效?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