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盗窃15000取保出来会怎么判?


首先来说,盗窃15000元,这种情况涉嫌盗窃罪。在我国法律里,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按照相关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1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范围。 这里要解释一下取保候审,它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它对最终的量刑并没有直接影响。 也就是说,从法律规定来看,盗窃15000元且被取保出来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可能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不过,最终的判决结果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果存在一些从轻量刑的情节,比如是未成年人、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有自首立功表现、盗窃未遂、在共同盗窃犯罪中是从犯、有积极退赃退赔的表现等,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概念: 取保候审: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等,通过要求提供保证等方式确保其随传随到。 数额较大:在盗窃罪中,根据司法解释及各地规定,达到一定金额范围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是量刑的一个标准。 从轻量刑情节:法律规定的一些情况,存在这些情况时,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