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应当怎么签订才正确?


要正确签订合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对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充分了解合作方的信誉、资质以及履约能力,确保对方有能力和意愿履行合同义务。比如,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经营状况、过往合作记录等。 其次,明确合同主体。确认合同双方即甲方和乙方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避免出现主体不明的情况。 再者,争取合同的起草权。作为合同起草方可以掌握合同的主动权,将己方的合同权利通过合同条款得到充分体现和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对方起草合同对己方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方可能设定的陷阱。 然后,采用合适的合同形式。合同签订的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等有形表现的形式。一般来说,重要的合同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因为“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书面合同更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发生纠纷时也更容易作为证据。 另外,合同内容要明确和完整。合同的条款应当具体、清晰,涵盖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语言,以免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最后,要审核合同的担保的有效性。在对方提供担保时,要仔细审查担保的形式、范围、期限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己方的要求,确保担保能够真正起到保障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同时,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