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涉及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下从不同情况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协商一致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只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达成共识,就能够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双方可以就解除合同的时间、经济补偿等相关事宜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例如,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的想法,用人单位经过考虑后表示同意,双方可以签订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劳动者单方解除。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想主动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正式工作期间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则只需提前三天通知。这里的书面形式可以是辞职信、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等。只要劳动者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合法解除合同。不过,这种情况下一般没有经济补偿。 另外,当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等。在这些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对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等。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如提前通知工会等。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总之,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