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理解免抵退税额?
我在做进出口业务相关的财务工作,老是搞不明白免抵退税额这个概念。每次计算和理解相关税务的时候都很头疼,想知道能不能用通俗的方式解释一下免抵退税额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计算和应用的呢?
展开


免抵退税额是在我国进出口税收政策中,针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等情况的一项重要概念。 通俗来讲,“免”税指的是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也就是说企业出口的这些货物不用缴纳在国内生产销售时本应缴纳的增值税,这就直接降低了企业出口货物的成本,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价格优势。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简单理解就是,企业在生产出口货物过程中,购买原材料等产生了进项税,而企业内销货物又需要缴纳销项税,这时候就可以用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来抵减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则是当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也就是经过前面的“抵”税操作后,如果还有进项税没有抵完,国家就会把这部分钱退还给企业。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这里的出口货物离岸价一般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出口货物退税率是国家规定的不同货物对应的退税比例;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则是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企业准确理解和计算免抵退税额,有助于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和税务筹划,确保自身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充分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