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肇事逃逸,受害方该如何获得赔偿?


当遇到对方肇事逃逸,受害方寻求赔偿时,需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和操作方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交强险的作用。交强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它的目的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障受害人能够获得一定的赔偿。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在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以及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情形下,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也就是说,如果肇事车辆有购买交强险,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交强险会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比如医疗费用赔偿限额是用于支付受害人的诊疗费、医药费等,财产损失赔偿限额则针对车辆损坏等财产方面的损失。一般来说,交强险的医疗费用赔偿限额相对有限,如果受害人的伤势较重,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费用。 除了交强险赔偿外,还可以考虑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申请。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救助基金可以先行垫付部分费用,后续再向肇事方追偿。此外,受害方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肇事逃逸者主张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如果通过民事诉讼来要求肇事方赔偿,受害方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和费用清单等。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定肇事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可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残疾)、财产损失等。总之,受害方在面对肇事逃逸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