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受害者该如何处理?


当遭遇肇事逃逸时,受害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首先,及时报警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所以,一旦发现肇事逃逸情况,要第一时间拨打122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驾驶人的特征等信息。警方会启动相应的侦查程序,通过调取监控、走访证人等方式查找肇事逃逸者。 其次,要及时就医检查。无论受伤程度如何,都应该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及时发现潜在的伤情;另一方面,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等资料是后续索赔的重要依据。在就医过程中,要妥善保管好所有的医疗费用票据。 再者,收集相关证据。尽量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证据,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型、颜色,驾驶人的外貌特征等。这些证据对于警方破案和后续的索赔都非常有帮助。如果有现场证人,要记下证人的联系方式,以便警方调查时能够提供协助。 最后,关于赔偿问题。如果找到了肇事逃逸者,受害者可以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受害者因伤致残的,还可以要求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