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纠纷案是如何判决的?
家里因为老人遗产的事情起了争执,现在闹到要打官司的地步了。我想提前了解下这种法定继承纠纷的案子,法院一般都是怎么判的啊?是完全平均分配遗产,还是会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呢?就想弄清楚这方面,心里也好有个底。
展开


法定继承纠纷案的判决,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各种具体情况来进行。 首先,法院会明确继承人的范围。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其次,关于遗产份额的分配,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是为了体现公平原则。 二是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比如继承人患有严重疾病,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无法通过劳动维持生计,就可能在分遗产时得到更多份额。 三是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比如长期照顾被继承人生活起居、承担主要赡养责任的继承人。 四是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例如有能力照顾老人却对老人不管不顾的继承人。 此外,如果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分配遗产。还有,要是存在遗嘱,且遗嘱合法有效,会先按照遗嘱继承办理;遗嘱未涉及的部分,才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 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包括继承人的实际状况、被继承人的意愿等,以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法定继承纠纷的判决并非简单固定,而是依据法律规定,综合多方面情况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