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份额均分公平吗


法定继承份额均分在多数情况下是公平的,但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形而定。 首先,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一般应享有同等的遗产份额,这是基于继承权平等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平与平等,多数时候能保证每位继承人获得相同份额,避免因分配不公引发纷争。比如,父母去世后,几个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平均分配遗产,这是比较公平合理的,保障了每个子女平等的继承权。 然而,均分原则并非绝对。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比如,某个继承人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生活来源,在分配遗产时就应该适当多分一些,保障其基本生活,这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关怀。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如果有的子女在老人晚年一直悉心照料,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那么在遗产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多分得一些遗产,也是公平合理的,是对其付出的一种认可。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比如,有子女有能力赡养老人却对老人不管不顾,在遗产分配时不分或者少分,能防止其坐享其成,保障遗产分配的公正性。 此外,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如果继承人之间能够友好协商,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需求,达成一致的遗产分配方案,法律也是允许的。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继承权平等原则:指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享有平等的继承权,他们之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不因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