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现金流量表的方式有哪些?


在探讨操控现金流量表的方式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现金流量表是一份财务报表,它展示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能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等了解企业的资金运作和偿债能力等。然而,一些企业可能会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操控现金流量表。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操控方式: 第一种是利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企业可能会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的交易,来制造现金流入或流出的假象。例如,企业可以与关联方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使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虚假的关联交易就属于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第二种是现金转换。企业可能会将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转换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以此美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如,企业把向银行的借款伪装成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现金流量的分类标准,这种现金转换的行为违反了准则的规定。 第三种是应收应付账款的操控。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确认时间来影响现金流量表。比如,企业故意推迟支付应付账款,使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或者提前收回应收账款,增加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种对应收应付账款的不当操控显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要求。 第四种是利用非经常性项目。企业可能会将一些非经常性的现金流入,如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包装成经常性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种利用非经常性项目的操控行为违背了该准则。 企业操控现金流量表的行为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还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这种行为,监管部门会依据相应的法律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