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偷东西是怎么判刑的?
我对古代法律挺感兴趣的,就想知道在古代如果有人偷东西,官府会怎么给他判刑呢?是根据偷的东西价值来判,还是有其他的标准呀?想了解下古代关于偷窃的判刑规定。
展开


在古代,不同朝代对于偷东西的判刑有着不同的规定。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法律较为严苛。在秦朝,对于盗窃罪的量刑会根据盗窃财物的价值来确定。根据秦简《法律答问》的记载,如果盗窃所得价值在一百一十钱以下,要被罚服徭役;价值超过二百二十钱而不到六百六十钱的,黥为城旦,也就是在脸上刺字并罚做苦役;盗窃价值超过六百六十钱的,惩罚更为严重,要被砍去左脚,还要服城旦的苦役。 唐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律疏议》是唐朝法律的集大成者。在唐朝,盗窃罪的定罪和量刑更为细致。根据盗窃财物的多少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来说,盗窃一尺绢,要杖六十;每增加一匹绢,刑罚加重一等;如果盗窃达到十五匹绢,就要处以绞刑。而且,对于入室盗窃、夜间盗窃等情节恶劣的情况,处罚会更重。 宋朝的法律基本沿袭唐朝,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所变化。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对于盗窃罪的量刑相对灵活一些。除了考虑盗窃财物的价值外,还会考虑犯罪人的身份、犯罪的次数等因素。对于一些初犯、偶犯,处罚可能会相对较轻;而对于惯犯,则会加重处罚。 明朝的法律以《大明律》为代表,对于盗窃罪的处罚也有明确规定。盗窃一两以下的财物,要杖六十;每增加五两,刑罚加重一等;如果盗窃达到八十两,就要处以绞刑。此外,明朝还规定,对于盗窃皇家财物、官府财物等行为,处罚会更为严厉。 清朝的法律基本继承明朝,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调整。清朝对于盗窃罪的量刑同样根据盗窃财物的价值来确定,同时也会考虑犯罪的情节、犯罪人的身份等因素。例如,对于旗人盗窃,处罚相对较轻;而对于盗窃官银等重要财物的行为,处罚则会加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