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金额鉴定不出来法院会怎么判?
我遇到个事,有人偷了我家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比较特殊,很难鉴定出具体价值。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法院到底会怎么判这个盗窃的人呢?我就想弄清楚,法院在没有明确盗窃金额的依据时,会参考哪些因素来做判决 。
展开


如果盗窃金额鉴定不出来,法院依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是否构成盗窃罪并量刑。 首先,在侦查阶段,如果暂时无法根据金额认定是治安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嫌疑人可被刑事拘留。一般在37天内,若认定盗窃数额超过1000元(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 ),检察院将批准逮捕;反之,则应释放当事人。 即使盗窃金额无法鉴定出来,但只要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存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况,并且行为人具有明显的犯罪意图和行为表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依然可按照盗窃罪进行定罪。 若确实无法确定盗窃金额,又缺乏其他证据来证实盗窃行为的具体金额,难以准确运用刑法关于数额的规定时,法院可能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关于盗窃罪的其他规定,或者参考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判断。法院还会综合考量案件的所有事实和证据,包括行为人的供词、证人的证言、现场勘查报告、物证、鉴定意见等等,以此来决定是否构成盗窃罪,并对罪犯进行相应的量刑处罚。 比如多次盗窃,虽然每次盗窃的财物价值难以鉴定,但综合起来,就能体现其盗窃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再如入户盗窃,这种行为本身就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住宅安宁权和财产安全,即使财物金额无法确定,也会被认定为犯罪。 相关概念: 事实上的占有:指财物在现实中处于某人的实际控制之下,比如某人实际持有某个物品。 观念上的占有:虽然财物不在某人实际控制中,但从社会观念等角度,认为该人对财物有占有关系,比如将财物放在自己家中特定位置,即使当时不在家,也认为对财物有观念上的占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