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案犯一方得到谅解会有什么影响?
我和朋友一起犯了点事儿,现在他那边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书,可我没有。我就想知道他得到谅解这事儿会对案子有啥影响不?对他自己和对我分别会咋样呢?
展开


在法律中,同案犯一方得到谅解是一个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受关注的情况。谅解,通俗来讲,就是被害人或者其家属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示原谅,不再追究或者希望从轻处罚犯罪嫌疑人。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而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属于犯罪情节方面的考量因素。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也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对于得到谅解的同案犯而言,这通常会对其量刑产生积极影响。法院在量刑时,会将被害人的谅解作为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比如在一些轻微犯罪案件中,如果同案犯一方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可能会判处其缓刑、拘役或者较短的有期徒刑。 然而,对于未得到谅解的同案犯,其量刑则不受其他同案犯获得谅解的直接影响。法院会根据其自身的犯罪行为、情节、悔罪表现等情况独立进行量刑。但如果未得到谅解的同案犯存在其他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等,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轻处罚。总之,在司法实践中,每个同案犯的量刑都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