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需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其经营所得来计算的。这里所说的经营所得,通俗来讲,就是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活动中赚的钱,扣除掉经营过程中合理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之后剩下的那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也就是说,赚的钱越多,适用的税率也就越高。具体税率如下: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还有一些扣除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个体工商户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成本包括购进原材料、设备等花费的钱;费用像水电费、房租、员工工资等;损失例如货物损毁、被盗等。 另外,个体工商户还可以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是国家为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而推出的利好政策。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个体工商户小张一年的经营收入是30万元,成本、费用和损失一共是20万元,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30万 - 20万 = 10万元。其中,3万元部分按照5%交税,即3万×5% = 1500元;超过3万至9万的6万元部分按照10%交税,即6万×10% = 6000元;剩下超过9万的1万元部分按照20%交税,即1万×20% = 2000元。总共要交的税就是1500 + 6000 + 2000 = 9500元。如果符合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再减半征收的政策,那么实际交税就是9500÷2 = 47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