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就意味着没事了吗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就没事了。首先,要明白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项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的情况下,嫌疑人或被告人能暂时不被关起来,在外面等待进一步的诉讼程序。这可不是说被判定无罪了,只是觉得在不被关着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诉讼程序或者危害社会安全。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表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几种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比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等。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得遵守一系列规定。像不能随便离开规定的居住地,要定期向执行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绝对不能干扰证人作证,更不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和别人串供等。这些规定就是为了保证被取保候审人能随时配合调查、接受传唤或者按时出庭。 而且,取保候审和案件最终的处理结果并没有直接联系。即使被取保候审了,案件依然会按照正常的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审查起诉和审判。只有当法院经过全面审理,最后作出无罪判决,或者虽然判定有罪,但因为情节实在轻微,又或者已经过了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等原因,不需要执行刑罚了,这时候当事人才算真的“没事”了。 另外,取保候审本身不会在个人档案里留下案底,不过要是后续被法院判定有罪了,这个判决结果就会留下案底。并且在取保候审期间的表现,也可能对量刑有影响。要是违反了取保候审规定,在量刑时就可能会被当作不利因素来考虑。 相关概念: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暂时不被羁押,等待诉讼程序推进。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一般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