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含量140以下就不会被起诉吗?


首先,我们来说说在法律上这个酒精含量和起诉之间的关系。在我国,酒后驾驶机动车分为酒驾和醉驾,而这里涉及的是醉驾的情况。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也就是说,当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以上就属于醉驾。而关于是否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酒精含量140mg/100ml以下的醉驾情形,并不意味着绝对不会被起诉。虽然酒精含量是判断情节轻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果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比如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等情况,即便酒精含量在140mg/100ml以下,也很可能会被起诉。 当然,如果不存在上述严重情节,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所以,酒精含量140mg/100ml以下不是绝对不会被起诉,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