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元以下是否不予立案?


在法律领域中,立案分为刑事立案和民事立案,不同类型的立案对于金额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几千元以下就不予立案。 首先来说刑事立案。刑事立案主要涉及到的是犯罪行为,当行为人的行为触犯刑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会决定是否立案。不同的罪名有不同的立案标准,对于财产类犯罪,金额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 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一般情况下,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公安机关才会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但这并不意味着几千元以下就绝对不立案,如果存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情形,即便金额未达到标准,也会予以立案。 再看诈骗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相应标准,才会以诈骗罪立案。不过,有些地方对于诈骗案件,即便未达到数额标准,但具有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的,也会立案处理。 接着谈谈民事立案。民事立案主要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民事立案并没有对涉案金额作出限制。也就是说,无论金额是几千元还是几元,只要符合上述条件,法院就应当受理立案。比如,甲借给乙几百元,乙到期不还,甲有借条等证据,明确知道乙的身份信息,并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就会立案受理。 所以,无论是刑事立案还是民事立案,都不能简单地认为几千元以下就不予立案。在遇到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