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之前和别人签了一份确认书,里面明确了一些双方的权利义务。现在对方不打算履行确认书里的内容,我想知道这份确认书有没有法律效力,能不能作为我维权的依据。
展开


确认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确认书。确认书是对某种事实、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和认可的书面文件。在法律上,判断确认书是否有效,主要看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如果签订确认书的双方都具有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比如是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这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双方在签订确认书时是自愿的,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比如,一方不能以虚假的承诺诱使另一方签订确认书。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说确认书的内容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例如,确认书不能约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如果一份确认书符合上述这些条件,那么它通常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一方不履行确认书中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就可以依据确认书和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如果确认书约定了一方要支付一定的款项给另一方,而该方拒绝支付,另一方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支付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如果确认书存在无效的情形,比如是在欺诈、胁迫下签订的,或者内容违法,那么它就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为维权的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