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否必须进行司法调解?
我遇到了医疗事故,不知道解决这个事情的途径。我想问下,发生医疗事故后必须要走司法调解这个程序吗,还是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医疗事故并不一定必须进行司法调解。司法调解,也就是通过人民法院来进行调解,它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协商解决,就是医患双方直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和谈判,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便捷,能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是指由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介入,在医患双方之间进行协调和斡旋,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卫生行政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能够提供相对公正的解决方案。
而司法调解和民事诉讼则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司法调解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依法进行判决。司法途径相对比较正式、严谨,能够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并非必须进行司法调解。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