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官司容易打吗?


医疗事故官司是否容易打,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 从法律角度来说,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明确了这一定义。在判断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时,有严格的鉴定程序。依据该条例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在打医疗事故官司时,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收集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等能证明自己就医情况和损害后果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然而,医疗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医疗记录和资料,患者在获取这些证据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而且,医疗纠纷往往涉及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法官一般不具备专业的医学判断能力,需要借助医疗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来认定事实。 另外,医疗事故官司的周期通常较长。由于涉及专业鉴定等环节,从立案到最终判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这对患者的耐心和经济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同时,医疗纠纷涉及医疗机构、患者等多方利益,双方在责任认定和赔偿数额上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协商和诉讼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医疗事故官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收集证据、考虑鉴定等方面。如果自己处理有困难,也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