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携款逃逸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要判断合伙人携款逃逸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需要先了解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区别。简单来说,民事案件主要是平等主体之间因为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就像是两个人之间因为合同、债务等事儿闹矛盾了,要通过法律来解决谁对谁错、谁该赔偿谁的问题。而刑事案件呢,是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危害到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会主动介入来惩罚犯罪者。 如果合伙人携款逃逸只是一般的合伙纠纷,比如在账目结算、利润分配上有分歧,一方私自拿走了应属于自己份额之外的钱,这种情况更倾向于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七条规定,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合伙人应该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违反了约定,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受损失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返还财产等。 然而,如果合伙人携款逃逸的行为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就可能构成刑事案件。比如,合伙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其他合伙人的出资款,然后携款潜逃,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合伙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伙企业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能涉嫌职务侵占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具体属于哪种案件类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