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放高利贷犯法吗?会怎么判?


私人放高利贷这种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判罚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从民事角度来说,按照法律规定,现在法律保护的利率上限是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要是借贷利率超过了这个上限,那么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就是无效的。这意味着借款人有权不支付超出部分的利息。举个例子,如果当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四倍就是12%,要是放高利贷的人要求超过12%的利息,超出部分在法律上是不被支持的。这一规定出自相关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民间借贷的利率,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再从刑事角度来讲,如果单纯只是放高利贷,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但要是在放高利贷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特定犯罪手段,那就可能触犯刑法。比如在催收高利贷债务的时候,使用暴力、胁迫、限制人身自由、侵入住宅等恶劣手段,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相关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这些罪名的条款,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量刑。要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然后高利转贷给别人,违法所得数额比较大的,就构成高利转贷罪。还有根据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会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这里入罪标准是在被追究责任的2年内,有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贷款到期后延长还款期限的,发放贷款次数按照1次计算 )。 相关概念: 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高利转贷罪: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