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房屋租赁纠纷是属于民事纠纷还是行政纠纷呢?


在探讨房屋租赁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还是行政纠纷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两种纠纷的概念。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之间或者老百姓与法人之间因为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产生的矛盾。比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而行政纠纷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产生的争议。比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方面的纠纷。 在房屋租赁关系中,通常是出租人和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建立起的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依据合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时,就会引发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这表明房屋租赁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合同行为,由此产生的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范畴。 常见的房屋租赁民事纠纷包括租金支付、房屋维修、租赁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的争议。例如,承租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出租人要求其支付;或者房屋出现损坏,双方就维修责任产生分歧等。这些纠纷都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房屋租赁纠纷可能会涉及行政纠纷。比如,房屋租赁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备案,而当地政府有相关的行政管理规定要求必须备案,行政机关对租赁双方进行处罚,这时就会产生行政纠纷。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三十日内,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到租赁房屋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如果违反此规定,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对于这种行政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房屋租赁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但如果涉及到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则可能会转化为行政纠纷。在遇到房屋租赁纠纷时,当事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纠纷的性质,并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