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税总额是计提的还是付款的?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报表时,涉及到利税总额的统计。现在不太清楚利税总额在统计时,是按照计提的金额来算,还是按照实际付款的金额来算。希望能了解一下在法律层面上,利税总额到底该依据哪个来确定。
展开


利税总额是指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管理费用中税金和利润总额之和。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会计和税务的角度来看,利税总额的计算涉及到“计提”和“付款”两个概念。“计提”是指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某个会计期间,企业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比例,预先计算并记录应该承担的税费和利润等金额,虽然此时实际款项可能还未支付。“付款”则是指企业实际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或者进行利润分配等实际的资金流出行为。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利税总额一般是按照计提的金额来计算的。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而不是在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确认收入和费用。例如,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就应该按照规定计算并计提相应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金,即使客户还未付款,企业也需要在账面上记录这些税金。对于利润部分,也是在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计算并计提。 然而,实际付款情况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如果企业没有按时缴纳计提的税款,可能会面临滞纳金、罚款等处罚。因此,企业在计算利税总额时,虽然以计提金额为准,但也需要关注实际付款情况,确保税务合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