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适用《侵权责任法》(注: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侵权责任法》同时废止,相关内容已纳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责任认定问题。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需要明确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通俗来讲,就是要确定对方的行为是不是直接导致了你受到伤害。例如,张三在马路上被李四骑自行车撞倒受伤,李四的撞倒行为和张三的受伤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如果李四存在过错,如骑车时玩手机、速度过快等,就要对张三的损害负责。 其次是赔偿范围的确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比如,王五被赵六打伤住院,那么赵六需要赔偿王五的医疗费、住院期间的误工费等费用。《民法典》对这些赔偿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为确定赔偿范围提供了法律依据。 再者是过错相抵原则的适用。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例如,孙七和周八发生冲突,孙七先动手但周八也还手导致孙七受伤,在这种情况下,孙七自身存在一定过错,周八的赔偿责任可能会相应减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有关于过失相抵的规定,体现了公平原则。 另外,对于特殊主体的侵权责任也需要格外关注。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促使相关主体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最后,证据的收集和审查至关重要。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证据是确定责任和赔偿数额的关键。当事人需要提供能够证明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因果关系的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事故现场的照片、证人证言等。法院会对这些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以查明案件事实。只有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