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哪些法律上的小常识可以保护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小常识确实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自身的权益。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且实用的法律小常识。 首先是关于合同方面的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或者不合理的部分,要及时与对方协商修改。例如在购买房产或者车辆等大宗商品时,签订书面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如果对方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其次,在消费领域也有很多法律知识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多项权利,如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等。比如,当我们购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时,根据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消费者还有权要求三倍赔偿,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在人身安全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我们提供了保障。如果遭遇他人的威胁、殴打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报警。对于正当防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另外,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如果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或使用,可以要求相关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了解这些法律小常识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具体法律问题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