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亲属财物的最新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之前一时糊涂偷了家里人的钱,现在心里很愧疚也很害怕。不知道这种盗窃亲属财物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和处理的,想了解下最新的司法解释,看看自己这种情况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展开


在法律上,盗窃亲属财物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 这里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家庭成员通常指的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相互之间具有抚养、扶养、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比如父母、子女、配偶等。近亲属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意味着,如果盗窃亲属财物后获得了亲属的谅解,司法机关通常不会将这种行为当作犯罪来处理。这主要是考虑到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一些轻微的盗窃行为破坏家庭和谐。 而“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则是说,如果亲属坚持要追究盗窃者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在处理时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从轻处罚。比如在量刑时,会比盗窃其他人财物的情况相对宽松一些。 总之,盗窃亲属财物在法律上有其特殊的处理方式,关键在于亲属是否谅解以及具体的案件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