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法律规定?
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在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时,赔偿义务人向受害人本人或者受害人的近亲属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赔偿。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人身伤害很好理解,就是人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比如被人殴打致伤、交通事故受伤等。而精神损害则是指这种身体伤害给受害人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当这些情况出现时,受害人就可能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里明确了两个要点,一是侵害的是人身权益,二是要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所谓“严重精神损害”,并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标准,通常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来判断。比如,如果受害人因为人身伤害导致长期失眠、精神恍惚,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就很可能被认定为造成了严重精神损害。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对精神损害赔偿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该解释第一条明确指出,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 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这进一步扩大了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该解释第五条规定了要考虑以下因素:(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也就是说,赔偿数额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比如,如果侵权人是故意实施伤害行为,且造成了受害人严重的精神损害,那么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如果侵权人经济能力较差,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也会适当考虑这一因素。
总之,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依据这些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准确判断是否符合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以及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可能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行政处罚前把房屋转给子女算转移财产吗
商品房公摊过大该如何处理?
夫妻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吗
抗诉和刑事上诉的区别是什么?
计划生育政策补贴能在线上申请吗?
登记离婚需要什么手续及证件?
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需要什么材料?
住房公积金能取几次?
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会如何处罚?
契税可以在个人所得税上申请退税吗?
法院变卖和拍卖哪个更好?
判刑人员是否能享受退休待遇?
外观专利卖多少钱是合法的?
工伤鉴定结果为十级,本人可以立马终止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是否一定要提前30日提出辞职?
贪污案件是由外地法院审理吗?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适用什么法律?
老公天天打牌能否起诉离婚?
重庆外汇管理部如何积极探索非现场办理贸易信贷登记业务?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